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高校新增留学生不足27万人,较2015年的数字下降了10%。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条件保障 24.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确保正确办学方向。创新研究生党组织设置方式,探索在科研团队、学术梯队等建立党组织。
26.改革完善资助体系,激发研究生学习积极性。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与国家及区域战略相匹配的学科专业作者:陆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9/22 8:12:12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我国自主研制超导回旋加速器达设计指标 230MeV超导回旋加速器主体设备(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回旋加速器研究中心供图) 9月21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回旋加速器研究中心传来捷报:230MeV超导回旋加速器质子束能量首次达到231MeV,达到设计指标。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质子治疗装备迈出关键一步。面对癌症治疗的国家重大需求,中核集团在2014年开始布局质子治疗的230MeV超导回旋加速器关键技术预先研究,力争突破国外在这一重大医疗装备领域的垄断地位,逐步实现我国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回旋加速器设备国产化,力争在国际高端医疗设备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带动我国精准放疗技术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质子治疗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但也十分昂贵的肿瘤放射治疗技术。日本有关机构自2016年以来也在研发同类装置。老百姓觉得流感跟感冒差不多,不愿意为此付费接种疫苗,或者对疫苗存在不信任的心理。
在这种情况下,单纯鼓励个人积极接种流感疫苗,一方面可能造成恐慌和疫苗缺货,另一方面,如果流感疫苗的生产监管没有跟上,也可能出现鱼龙混杂的行业乱象。很多小孩子得了流感,自己没事,回到家却传给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造成严重后果这种情况特别常见。可以考虑的思路有几种,一是抗原抗体检测可以形成类似试纸等产品走进家庭,虽然它的准确率不及核酸检测,但在感染者密度较大时,可以起到初筛的作用。另一方面,相关的配套政策也没有跟上。
再说检测方法本身,现在通用的核酸检测对设备和操作的要求都很高,这种方法不太可能进社区、进家庭。目前在中国内地,流感疫苗还属于需要付费的二类疫苗。
针对流感,如果防控措施到位、保持社交距离,流感高峰也不会来这一点很多国家已经验证了。但这种采样方式,一来需要配套的规定和管理,二来需要医患之间的高度信任,需要受试者的积极配合,才能保证采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他同时强调,中国内地的流感疫苗接种率还是一直很低,甚至在1%以下。学龄儿童则是流感传播链里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育部将要出台的《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将强化导师岗位管理,明确指导教师的岗位职责和岗位素质,健全岗位选聘制度,完善评价考核办法,将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指导精力投入、育人时效等纳入导师考核评价体系,将依法依规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教育部将充分采纳给予导师决定研究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的建议?如果消息属实,是否意味着导师个人就拥有其所带研究生能否毕业的生杀大权?如此决议是为了增强导师的责任心,还是为了保证硕博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虽然不明白决策的依据是什么,但此项政策如要实施,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关注和解决。学生能否毕业,应该根据学位评定标准来执行。从某种意义上说,师生之间出现不一致也是社会和教育进步的一种动力,关键是如何来认识和对待它们。
最后,谁来保护师生双方各自的合法权益? 当今高校研究生师生关系并不乐观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如果让导师来决定研究生能否毕业而没有相关保障制度的配合,这可能会加剧师生地位的不平等,从而使本已敏感的师生关系问题更加复杂和难解。
综上所述,给予导师决定研究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严重涉及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师生各自的权益保障,需要充分论证,谨慎行使。《答复》中提到:您提出的改革我国对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考核体制,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释放研发能量的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启发。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现代社会师生双方的主体意识和权益意识都大有觉醒,同时师生双方的事业压力、学业压力都相对繁重,加之双方利益捆绑更加紧密,所以师生之间显性或隐性矛盾冲突较过去增加和尖锐符合情理。下一步,教育部将充分采纳您的建议。总之,在研究生导师培养、选聘和考核等各项制度还需要不断完善的情形下,如果把决定研究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一下子完全交给导师,可能条件还不成熟。一来导师并不能保证对每个学生的学业评价一定准确无误。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一旦导师判断失误,不仅可能会影响一个学生及其家庭的未来,更有可能让全体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上不敢产生批判性思维、求异思维,而这恰是科学发现最宝贵的品质。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设离不开师生双方的正向用力,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师生双方都要坚定、勇敢地维护自身的正当、合法权益。首先,谁来保证每位导师都已达标和尽责?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日前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当前我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人,广大研究生导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但也确有部分导师指导精力投入不足、指导方式方法不科学、质量把关不严,甚至有个别导师出现师德失范问题。
今年9月22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培养单位要完善质量控制和保证制度,抓住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论文评阅和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落实全过程管理责任,细化强化导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权责。作者:樊秀娣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20/9/28 20:53:21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导师掌握研究生毕业生杀大权?需先解决3大问题 近日,教育部官网公开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546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
而这样的退缩会助长个别无师德底线教师的为所欲为,也可能导致极个别学生对未来失去信心而走上绝路。其次,谁来决定学生是否达到了毕业标准? 即便每位导师对承担、履行导师职责已达标并尽责,但由导师个人来评判研究生能否毕业也未必合理、合法。在中外研究生教育史上,研究生和导师在学术上发生分歧甚至决裂的情况不在少数,而最终证明研究生正确的事例也不在少数。遗憾的是,目前大部分学生在面临师生矛盾冲突时会选择鸵鸟策略,最大的原因就是顾忌导师会在其毕业问题上使绊子。
二来也增加导师不必要的压力和负担。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能否毕业,不该由导师个人来决定,否则大多数导师可能会心存顾虑,反而不敢严格要求学生
在中外研究生教育史上,研究生和导师在学术上发生分歧甚至决裂的情况不在少数,而最终证明研究生正确的事例也不在少数。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答复》中提到:您提出的改革我国对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考核体制,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释放研发能量的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启发。一旦导师判断失误,不仅可能会影响一个学生及其家庭的未来,更有可能让全体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上不敢产生批判性思维、求异思维,而这恰是科学发现最宝贵的品质。
所以,如果让导师来决定研究生能否毕业而没有相关保障制度的配合,这可能会加剧师生地位的不平等,从而使本已敏感的师生关系问题更加复杂和难解。良好师生关系的建设离不开师生双方的正向用力,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师生双方都要坚定、勇敢地维护自身的正当、合法权益。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师生之间出现不一致也是社会和教育进步的一种动力,关键是如何来认识和对待它们。
首先,谁来保证每位导师都已达标和尽责?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日前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当前我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人,广大研究生导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但也确有部分导师指导精力投入不足、指导方式方法不科学、质量把关不严,甚至有个别导师出现师德失范问题。遗憾的是,目前大部分学生在面临师生矛盾冲突时会选择鸵鸟策略,最大的原因就是顾忌导师会在其毕业问题上使绊子。
最后,谁来保护师生双方各自的合法权益? 当今高校研究生师生关系并不乐观是不争的事实。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能否毕业,不该由导师个人来决定,否则大多数导师可能会心存顾虑,反而不敢严格要求学生。
一来导师并不能保证对每个学生的学业评价一定准确无误。下一步,教育部将充分采纳您的建议。